【马耳他】碧海蓝天间的七千年传奇(上)
【转自Sofia的新浪博客】
很少有地方能像马耳他这样让我思念很多年。
七年前刚开始写博客不久,曾在马耳他度过一个短暂的复活节假期,四天的行程居然留下了十三篇博文,最后一篇的标题是《沙哈,马耳他》 (“沙哈”是马耳他语中“你好”或者“再见”之意)。当时我在文中写道:“沙哈,美丽的岛国,沙哈,热情善良的马耳他人,今生如果有机会,一定会再见。” 七年后,同样的季节,我终于得以重返马耳他。本以为一切都已经熟悉,没想到再见依然有惊喜,再别依然会眷恋。“地中海和七千年的历史”,这是马耳他的旅游口号,许多第一次去马耳他的人都会对这个只有316平方公里的小小岛国所蕴藏的丰富的内容感到惊奇,这里有地中海最纯净的海水和灿烂的阳光,有地球上依然站立着的最古老的建筑,有七千年历史留下的无数传奇,有宏伟优雅的城市,有风味独特的美食,更有热情善良的人民……对了,对旅游者来说,这里还有个很大的便利,英语是马耳他的官方语言之一,所以会英语的旅行者在这里会感觉比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英语很不流行的南欧国家更方便更亲切。
马耳他全部领土只有三个岛:马耳他岛(MALTA),科米诺岛(COMINO)和戈佐岛(GOZO)却是三种完全不同的风格,每一个都美得惊心动魄:
马耳他岛:铁血的优雅与壮丽的浪漫
马耳他岛是马耳他最大的岛屿,马耳他共和国的首都瓦莱塔就位于马耳他岛上。谈到瓦莱塔以及周围城市,就不能不提到国人相对陌生但在欧洲历史上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的“马耳他大围攻”。1556年,奥斯曼土耳其围攻马耳他意图以之为跳板踏上欧洲(1943年,盟军就是用马耳他做跳板登陆西西里的)。那是一场双方人力极为悬殊的战斗,奥斯曼土耳其的精锐部队是四万八千人,而马耳他的守卫者一共是八千人,其中包括作为战斗核心的540个圣约翰骑士团的骑士,外加4,000多马耳他居民,余下的是来自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雇佣军。三个月惨烈的战争以土耳其人的退败告终,这场战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保护了整个欧洲文明,难怪伏尔泰曾经说:“没有比‘马耳他大围攻’更著名的战役了。”
鉴于马耳他的铁血苦战让欧洲历史避免了被改写的风险,神圣罗马帝国教皇下令各国出资出力为马耳他修建一座更坚固的新城市。新城市以击败奥斯曼军队的马耳他骑士团总团长瓦莱塔的名字命名,被称为“CITY BUILT BY THE GENTLEMEN AND FOR THE GENTLEMEN” (绅士们建造给绅士们的城市)。新城市是一座充满巴洛克风格的城市,马耳他特产的米色石灰岩特别合适精雕细刻,让这座城市充满了动感的曲线与精美的细节。而最让人过目难忘的,是瓦莱塔那些陡峭的街道,这些道路一头连着高处的城市中央,一头系着低处的海湾,仿佛瀑布般从天而降。道路两边是漫长延伸的台阶和古典味十足的封闭阳台,以及线条丰富造型各异的门窗。丰富的细节带来丰富的光影,随着日升日落变化无穷,让人总也看不清,总也看不够。
米色石头堆砌成错落的素雅,充满动感的巴洛克装饰点缀出华丽的气魄,绅士们建造给绅士们的城市果然格调雅致而气派。
瓦莱塔大教堂的外表虽然不太起眼,却有着令人咋舌的华丽内在。我在欧洲见过的教堂可以说上千吧,见过华丽的,没见过这么华丽的,就是教皇的圣彼得大教堂的精细繁丽程度也不到如此啊!大教堂的地板上是彩色大理石拼出的纹章图案,这些文章都是圣约翰骑士团的成员的家族纹章。由于骑士团来自十七个国家,欧洲很多贵族家族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家族标志。天顶布满壁画、墙壁饰满浮雕、地板铺满拼花,这些都还不够,瓦莱塔大教堂最骄傲的地方是里面藏有一幅意大利绘画巨匠卡拉瓦乔的杰作(可惜不让拍照),那是卡拉瓦乔最大的一幅作品,也是他唯一签名的作品。至于卡拉瓦乔何许人也,巴洛克绘画大师们视其为祖师爷,而伦勃朗把他当做偶像,他的容貌和作品曾印在欧洲出现前的意大利货币里拉上……
与瓦莱塔隔着海湾相望的有三座城市, 每一个都有好几个名字。官方认为他们最著名的称呼应该是:BIRGU,BORMLA,SENGLEA,但当地人大多称之为:VITTORIOSA,COSPICUA,SENGLEA。 在首都瓦莱塔建成之前,这三座小城是圣约翰骑士团最早的驻扎地。大围攻让三座小城几乎成为废墟,也让骑士团成了欧洲的英雄。BIRGU和SENGLEA的人们用战斗中表现的超凡勇气, 为城市赢得了新名称:BIRGU被命名为CITTA VITTORIOSA(胜利之城),SENGLEA被命名为CITTA INVITTA(未被征服之城), 而连接这两座小城的BORMLA城被命名为CITTA COSPICUA(显赫之城)。
姆迪那(MDINA)是马耳他的旧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迦太基时代。这座米黄大石块砌成的城市位于一个小山上,被高大厚实的城墙包围着,与其说像个城市,还不如说像个城堡。十五世纪时,这里是马耳他最重要的城市,被称为“贵族之城”,后来经历数百年战争沧桑之后一度十分冷落萧条,又被称为“寂静之城”。马耳他靠近意大利的西西里岛,1693年西西里东岸大地震波及到姆迪那,城市一夜被毁。那次地震让西西里东岸一串城市彻底重建,诺托、莫蒂卡、拉古萨、锡拉古萨等一系列米色巴洛克城市在废墟上拔地而起,如今那一串城市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隔海相望的姆迪那也在同一时期重建,几乎与诺托等城市是一样的风格,素雅高贵而华丽,虽然它没有像意大利邻居那样获得什么世遗的头衔,但魅力一点都不逊。我该怎样向你描绘姆迪那的魅力呢,其实我七年前已经去过一次姆迪那了,可是这次为了再看它一眼居然不惜花费五十多欧元的出租车费赶时间,并且跟当地的朋友打招呼说:“对不起,今晚的豪华晚餐我申请迟到!”
小国家有大教堂, 马耳他的MOSTA大教堂拥有世界第三大的圆顶(第一大是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穹顶,第二是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但让它成为世界天主教信徒心中圣地的原因却是七十多年前的一枚炸弹。
二战期间,位于地中海中央作为英国海军基地的马耳他,再一次被卷入战火。德军对马耳他进行了疯狂的轰炸。我看了一篇文章,说当时德军每天扔在这个小国家上的炸弹比扔在英国考文垂市一个月的还多。(考文垂大空袭是英国二战史上极为著名的事件)。某一天,300多马耳他人正在MOSTA的教堂里做祈祷,一枚德军飞机扔下的重达一千磅的炸弹穿过这个世界第三大的大穹顶,跌落在大教堂的地上。奇迹发生了,炸弹没有爆炸,而且没有人伤亡!不要以为我这个“而且”是多余,这么大一颗炸弹从天而降,即使不爆炸,掉到那300人的人堆,砸也要砸死不少人的!!可是这枚炸弹不但没有爆炸,而且掉得很是地方。死里逃生的人们相信是他们虔诚的祈祷感动了上帝,是慈悲的上帝保护了他们,MOSTA得以名扬四海。
大围攻也好,大轰炸也好,虽然传奇,却不过是这个小岛漫长历史的一瞬。七千年的历史,实在太过值得骄傲,关键是那历史还有那么遗迹可供今人寻觅和触摸。这是马耳他的TARXIEN神庙,距今4,800多年了。这还不是马耳他最古老的神庙,更古老的我在下文中写。
TARXIEN神庙附近不远就是HYPOGUEM地宫,这是修建于公元前2,400年的地下宫殿,距今4,800年了。地宫分好几层,台阶上上下下,密室一个套一个,结构非常复杂。地宫内现在有灯光和音乐,听着神秘悠扬的音乐穿越其间的感觉真的很神奇。地宫是不许拍照的,所以上面这张照片是我从http://arthistoryworlds.org/hypoge/ 借用的。
MARSAXLOKK是马耳他岛东南端的一个小渔村。碧绿的海湾中停泊着五颜六色的小渔船,每个周日上午这里通常会有鱼市,渔民们叫卖着新捕获的海鲜,十分热闹。而对大多数游客来说,最享受的莫过于在鱼市边上看着如此美景享用一顿新鲜的海鲜大餐啦!!
Portico & Bridge-客户就是我们最好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