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定居

 25 - 08 - 2022

没了蓝窗的马耳他,依然令人怦然心动(上)

在地中海吸一口咸涩的海风,

穿梭在巨石林立的古老神庙群中;

到瓦莱塔听一曲狂热的音乐,

潜入浩瀚无边的深海中探寻千年遗迹;

品尝一顿传统的马耳他美食,

在巴洛克教堂中探寻马耳他骑士团的踪迹……

这里就是地中海的心脏——马耳他。

马耳他小档案

1. 马耳他共和国由7个岛屿组成——最大的马耳他主岛(Malta)、戈佐岛(Gozo)和夹在两座岛屿之间的袖珍岛屿科米诺岛(Comino),另有4个岛屿无人居住。

2. 马耳他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马耳他的首都瓦莱塔(Valletta),而科米诺岛上仅有4位常住居民。

3. 意大利语曾是马耳他的官方语言,但于1934年被马耳他语和英语取代。有趣的是,现在马耳他讲意大利语的人远比当时意大利语作为官方语言的时候要多。

4. 过去两千年中,马耳他曾被11个国家统治。

5. 马耳他的船只色彩鲜亮明快,船头绘有一双眼睛——Osiris(埃及神话中的冥神)之眼,相传这样可以保护渔船出海安全。

6. 马耳他的Megalithic神庙比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和英国的巨石阵都要古老。

7. 马耳他海岸线附近的海底沉睡着数艘二战时期的军舰。

8. 马耳他居住着约415,000位居民,但注册汽车数量竟超过329,000辆。

9.《角斗士》《末日之战》《特洛伊》《菲利普斯船长》《权力的游戏》等多部影视巨作都曾在马耳他取景。

马耳他岛

瓦莱塔

瓦莱塔(Valletta)是马耳他共和国的首都,以圣约翰骑士团第六任首领Jean de Vallette(1557-1568在位,瓦莱塔城始建者)的名字命名。1565年,圣约翰骑士团,再次面临围攻,在大团长瓦莱塔的带领下,骑士们誓死保卫马耳他,这一战役就是欧洲历史上有名的“马耳他之围”。

这次战役为马耳他赢来了“欧洲之盾”的美誉,但同时也将马耳他旧都及各个要塞变成了一片废墟。大团长决定建一座新首都,欧洲各国在经济和技术上都大力支持。新城建成后,人民为了纪念他,以“瓦莱塔”作为该城名字。

依山而建的瓦莱塔城市布局整齐,街道似山坡般连绵起伏。爬到狭窄笔直的街道顶端,呈现在你眼前的将是壮阔的大海。城中随处可见雄伟的巴洛克式建筑和巍峨的军事堡垒,也不乏古着店、书店及珠宝店等精品小店。漫步在瓦莱塔城中,没有大城市的喧嚣纷杂,吹着咸咸的地中海风,你可以安静地探索城中神秘的历史遗迹,也可以随手拍一张明信片般的风景照。

小小的马耳他一共拥有360多座教堂——每座教堂都金碧辉煌,而最著名的就是瓦莱塔的圣约翰大教堂(St. John’s  Co-Cathedral)。这是一座文艺复兴晚期的建筑,由马耳他骑士团修建,是首领和骑士举行重大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的场所。教堂外部朴实无华,内部却丰富多彩、极尽奢华。

教堂整个圆顶是一副壁画,描绘了圣约翰的生平故事。大理石地面上刻着地下安息着的骑士名字,第一任首领和第六任首领也沉眠在地下墓穴里。参观时,不要错过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唯一的签名作品——Beheading of Saint John the Baptist。

上/下巴拉卡公园(Upper and Lower Barrakka Gardens)是瓦莱塔的城市大花园。下巴拉卡公园海拔偏低,主要以罗马风格的大理石寺庙为主,上巴拉卡公园(意大利瞭望台)位于大港口(Grand Harbour)之上,花园顶端可以俯瞰整个大港和瓦莱塔全景,城市电梯(BarrakkaLift)连接了上下两园。

建于1571年的大团长宫(Grandmaster’s Palace)曾是马耳他骑士团大团长的宫殿,英国统治期间是总督府,现为马耳他总统府和国会所在地。除政府活动时间,旅行者可以进入宫殿参观,欣赏骑士团首领、沙俄叶卡捷琳娜二世、法国路易十四、路易十五等在内的许多欧洲君主画像,以及路易十四赠送骑士团首领的大壁毯等。宫殿中的军械库因收藏着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为精美的武器,成为圣骑士团研究者们的“打卡”之地。

三姐妹城

相对于首都瓦莱塔,三姐妹城的历史更为悠久,是马耳他文明的发源地。Vittoriosa,Senglea 和Cospicua三城融合发展,构成了整个马耳他的历史中心,在著名的“马耳他大围攻”及骑士团统治期间的各项战争中,这里都是马耳他的主要防御线。

Vittoriosa是“姐妹”中最有名的,是马耳他骑士团的最初据点,同时也是“马耳他大围攻”的主战场。旧名比尔古(Birgu),老团长拉·瓦莱塔为了纪念该城的光荣历史,将它改名为Vittoriosa,意为“胜利之城”。

不夸张地说,整个小城就是一座活色生香的博物馆。城市中心地带的调查官宫(Inquisitor’s Palace)是大团长赠予马耳他第一任调查官的官邸,经过历任官员的“添砖加瓦”,这里在18世纪中期已经被改建成典型的罗马式宫殿建筑。圣劳伦斯教堂(St Lawrence’s Church)是城中最有名的教堂,是第一座被骑士团团长使用的修道院教堂。教堂门前的自由纪念碑雕像,是纪念马耳他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象征。

Senglea旧称L-Isla(意为半岛),位于瓦莱塔海湾对面的一个岬角。“马耳他大围攻”期间,城中军民作战英勇,保卫城池,瓦莱塔团长因此送给Senglea城一个称号——Citta’ Invicta(不可攻克的城池)。不要错过跟瓦莱塔隔水相望的Gardjola花园,这是城中著名的岗哨点,岗哨点窗户上方的荷鲁斯之眼,寓意守卫着港口的安全,并随时保持警惕。

三姐妹城中最大的Cospicua原名为Bormla,同样因为在大围攻中的出色表现,被瓦莱塔团长重新命名为Cospicua(勇敢之意)。二战期间城市遭受严重毁坏,幸存的Margherita海防线和藏有丰富珍宝的教堂成为如今城中的地标。

姆迪纳

姆迪纳(Mdina)是马耳他古老的旧都,古老到什么时候呢?姆迪纳建城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500年前!Mdina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城堡”,其周围地区拉巴特意为“城郊”。城中建筑原以中世纪风格为主,1693年大地震之后,修缮、重建的建筑则明显有了巴洛克的风情。

姆迪纳城中有多座教堂、修道院和贵族的小宫殿,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圣保罗主教堂(St Paul’s Cathedral/Mdina Cathedral),是罗马天主教的主教堂。相传这座教堂就建在使徒圣保罗在船难后和当时的行政官Publius见面的地方。夜幕降临时,城市中的喧嚣渐渐褪去,古城变得安静而沉稳,愈加散发出神秘而古老的吸引力,此时如果你漫步在古城中,独享一个人的时光,或许可以明白这里被称为“寂静之城”的原因。